日本松下集团宣布将全球裁员1万人 | 5月12日早报
日本松下控股集团9日宣布,计划从2025财年开始在日本国内和海外各裁员5000人。同时,松下集团将终止预期收益难以改善的亏损业务,整合、撤并部分分支机构。(财联社)
日本松下控股集团9日宣布,计划从2025财年开始在日本国内和海外各裁员5000人。同时,松下集团将终止预期收益难以改善的亏损业务,整合、撤并部分分支机构。(财联社)
今年天猫618,主打更简单、一目了然的“官方立减”,买一件就能减,力度为15%,也就是8.5折。在此基础上,可再叠加88VIP大额消费券、行业品类券(美妆券、服饰券等)、直播间红包等优惠。1688温州国际选品中心正式启用
AI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已至,AI将与互联网一样,带来新一轮范式革命,人类社会将进一步加速发展。我们精心准备,重磅推出【智能时代专题】,目前已规划106篇深度原创研报,将全方位梳理AI产业、技术、代表性公司等发展历史、现状、趋势,展望智能时代未来图景,挖
中国人民银行5月7日宣布,自5月15日起,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,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。
5月10日,小米集团-W(HK01810)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(首席执行官)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动态,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工作与生活状态。他表示,过去一个多月是自己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阶段,情绪一度低落,但这段相对空闲的时光也让他能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,并有所收获
5月9日,为迎接第21个510“阿里日”,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内网论坛发帖,呼吁阿里人回归初心,重新创业。吴泳铭强调,阿里的基因里没有“守成”,只有“创造”。AI科技革命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存,阿里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,以创业者的心态,开启全新征程。当天,阿
别忘了,他最后一次“高调露面”是在蚂蚁上市被按下暂停键前的那场外滩金融峰会,一句“银行是当铺思维”,一夜之间全网热搜、风波不断,这之后的马云,就像被按了“隐身键”。
5月10日是第21个“阿里日”,5月9日晚,马云现身阿里总部“创业公寓”湖畔小屋,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也在现场。马云现场鼓励员工坚持创业精神,持续创新。
折腾不止的阿里,选择重新创业,再次大变。5月8日,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内部信强调,阿里的基因里没有“守成”,只有“创造”。与此同时,阿里内网的权限统一,各个业务线的员工在内网重聚,再也不是菜鸟人、钉钉人……以后都是阿里人,阿里员工的工牌也进行了焕新。
最后揭晓的答案其实就是阿里最开始的湖畔小屋。这次是把湖畔花园的那个房子进行了复刻,然后在C区访客大厅进行了搭建和布景,阿里员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“湖畔小屋”。阿里当前的很多核心业务都是在湖畔小屋开始的。现在这个位置已经开放,也成为阿里新的一个打卡点。
“湖畔小屋”复刻了马云1999年创业的起点——湖畔花园小区的一间公寓。湖畔小屋还保留了最初的沙发、办公桌、电脑等陈设,墙上马云写的“发展是硬道理”也被保留。
北京大兴王府井奥莱UP TOWN的盒马X会员店因货架空置、进店无需会员,或将成为北京最后一家关闭的盒马X会员店。上海部分门店也现类似困境,全国门店仅剩5家。盒马近年加速收缩会员店布局,转向线上云享会频道,通过自有品牌商品维持会员权益。业内人士指出,成本压力、同
近期,一则关于马云可能重回阿里巴巴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。据称,有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,马云计划在5月10日的“阿里日”这一天正式回归公司,且此事已尘埃落定。
淘宝天猫与小红书已签订战略合作,打造“红猫计划”,将进一步开放融合,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。这是一次市场营销层面的合作,目的是实现电商交易增长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过去三年,马云曾深度参与到阿里AI战略策划当中,其杭州办公室的智能大屏实时显示着通义大模型的训练进度。他曾在一次闭门会议中强调:“AI不是选择题,而是阿里重生的必答题”。
4月29日凌晨,阿里巴巴正式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。相比DeepSeek-R1,千问3的参数量缩减了三分之二,但性能表现却全面超越R1及OpenAI-o1等主流模型。这是国内首款同时整合“快思考”和“慢思考”的混合推理模型,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和算力消
与阿里巴巴(09898,以下简称“阿里”)CEO吴泳铭的大刀阔斧、卓有成效不同,蚂蚁集团在AI转型上的发力和储备,暂时还没有看到挽狂澜于既倒的效果。(详见财中社《阿里吴泳铭:AI“捕猎者”》)
2022年6月,罗永浩高调官宣“最后一次创业”的细红线科技,定位是AR头显公司,要在AR时代抢先做出像苹果一样的平台。
大家八仙过海。有些求到媒体,有些找前同事,就为了看看飞猪最新发布的AI产品“问一问”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作为最早时期电商平台可以为消费者真实展示商品情况的沟通工具,用户评价被低质商家攻陷,刷分、刷评现象普遍且严重,已经失去了为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价值。